近期,芬兰政府推动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改革引发芬兰主要工会的强烈不满,一轮又一轮罢工接连不断。这场罢工对芬兰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不仅使芬兰大部分进出口贸易停滞、多家工厂关闭,还给民众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为什么芬兰会发生如此频繁的罢工呢?
芬兰政府实施了劳动和社会保障改革,具体措施包括降低企业解雇员工的难度、放宽对临时合同的限制、将首日病假设为无薪假、削减失业救济金、限制政治罢工、抑制基于出口部门的工资增长以及放宽地方层面的谈判权限等。这些措施的规模和性质类似于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针对大规模罢工采取的措施。许多芬兰经济学家表示,鉴于当前的经济形势,芬兰并不需要也不支持实施如此激进的改革。
芬兰的工会组织认为,政府未就改革事宜与工会进行充分协商,因而产生了不满情绪。芬兰最大的工会机构——芬兰工会联合会,是本次罢工的主要组织者。联合会包含了工业、公共服务、运输、私营服务和文化等多个领域的18个工会,代表着芬兰80万工人的利益。在3月的罢工中,联合会动员了众多港口和运输行业的工人参与,多个码头一度瘫痪,造成货运行业停摆,严重影响了众多企业的供货和生产。
为促进芬兰就业和竞争力,去年6月上台的新一届芬兰政府实施了劳动和社会保障改革。但面对工会组织的广泛罢工,芬兰政府保持了坚定的不妥协立场。有分析认为,这反映出政府可能意图削弱工会的作用。一些政府官员认为,当前的劳动力市场结构导致芬兰经济效益不佳,高度的工会参与和严格的集体劳动协议被视为市场僵化的表现。而在支持罢工的人士看来,政府的目标似乎不仅是减少社会保障,还在于拆解数十年来形成的劳资关系结构。
不少民意调查已表明,随着芬兰罢工活动的持续,芬兰民众对罢工的接受度正在下滑。4月4日,芬兰工会联合会宣布罢工暂停,不少芬兰媒体欢呼这是一场“理性的胜利”。但“胜利”也仅仅是暂时的,因为芬兰总理奥尔波已强调,政府的改革措施不会妥协。芬兰工会联合会也同样放出狠话,表示仍然有足够的资金和工会成员的支持来组织后续的罢工。